图片名称

医院知识库

knowledge base


中药名:菊花(药用部位:头状花序)
当地习称:滁菊。
植物形态:多年生草本。茎直立,呈紫绿色,常23分枝,被柔毛。叶互生,有短柄;叶片卵形至披针形,羽状浅裂或半裂,基部楔形,下面被白色短柔毛。头状花序,单个或数个集生于茎枝顶端;总苞片多层,外层绿色,条形,边缘膜质,外面被柔毛;花瓣紧密,外层舌状花白色;中心管状花金黄色。瘦果不发育。
生长环境:栽培品。
资源分布:滁州为滁菊花道地产区,明光南部部分地区有少量栽培。
采收加工: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,需花盛开,花瓣平直,有80%的花心散开,花色洁白。采收一般选晴天露水干后或午后进行,摊晾、干燥。干燥方法有晒干、烘干、微波杀青等。
药材性状:呈不规则球形或扁球形,直径 1.52.5 米。舌状花类白色,不规则扭曲,内卷,边缘皱缩,有时可见淡褐色腺点;管状花多隐藏。
功效主治:甘、苦,微寒。散风清热,平肝明目,清热解毒。用于风热感冒,头痛眩晕,目赤肿痛,眼目昏花,疮痈肿毒。
注评:1. 滁菊名列中国“四大药菊”之首,安徽省四大著名道地药材,安徽省“十大皖药”之一,“皖东十大名药”之首,滁州市“市花”。清代赵学敏的《本草纲目拾遗》记载:“甘菊,安徽池河皆产,入药用。”说明滁菊已有两百多年的栽培历史,又称“池菊”。池河流经明光市境内,入女山湖。明光的池河流域等属滁菊的道地核心产区,但目前滁菊的栽培很少,有很大的发展空间。2.《神农本草经》列菊花为上品药。3. 民国时期曹炳章的《增订伪药条辨》载:“白滁菊出安徽滁州者,其采法先剪枝,连花带叶倒挂檐下,阴干后再摘花,故气味更足。其花瓣细软千层,花蕊小,嫩黄色,花蒂绿,尖小而平。气芬芳,味先微苦后微甘。口含后,香气甚久不散为最佳。”4. 全国团体标准之《道地药材 第94部分:滁菊》6.1“道地产区”:以安徽滁州南谯、全椒为中心,核心区域包括滁河流域、池河流域及周边地区。

相关附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