图片名称

医院知识库

knowledge base

薯蓣


中药名:山药(药用部位:根茎)
植物形态:缠绕草质藤本。根茎长圆柱形。茎通常带紫红色,无毛。单叶,茎下部互生,中部以上对生;叶片卵状三角形至戟形,顶端渐尖,基部深心形至近截形。叶腋内常有珠芽。雌雄花序均为穗状。蒴果三棱状扁圆形或三棱状圆形,外被白粉;种子着生于每室中轴中部,四周有膜质翅。花期69月,果期711月。
生长环境:生长于山坡、山谷林下、溪边、路旁的灌丛中或杂草中;或为栽培。
资源分布:明光南部山区丘陵有野生分布,也有栽培作为食用。
采收加工:冬季茎叶枯萎后采挖,切去根头,洗净,除去外皮和须根,干燥,习称“毛山药”;或除去外皮,趁鲜切厚片,干燥,称为“山药片”。
药材性状:毛山药略呈圆柱形,弯曲而稍扁,长1530厘米,直径1.56厘米。表面黄白色或淡黄色,有纵沟、纵皱纹及须根痕,偶有浅棕色外皮残留。体重,质坚实,不易折断,断面白色,粉性。气微,味淡、微酸,嚼之发黏。
功效主治:甘,平。补脾养胃,生津益肺,补肾涩精。用于脾虚食少,久泻不止,肺虚喘咳,肾虚遗精,带下,尿频,虚热消渴。
注评:1.《神农本草经》列“薯蓣”为上品药。2. 宋朝苏颂《本草图经》载:“薯蓣,生嵩高山山谷,今处处有之,以北都、四明者为佳。”同时附有“滁州薯蓣”药图。

相关附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