图片名称

医院知识库

knowledge base

鸭跖草


中药名:鸭跖草(药用部位:地上部分)
植物形态:一年生草本。茎匍匐生根,多分枝,下部无毛,上部被短毛。叶披针形至卵状披针形。总苞片佛焰苞状,有柄,与叶对生,折叠状,展开后为心形,边缘常有硬毛。花雌雄同株,聚伞花序,下面一枝仅有花1朵,不孕;上面一枝具花34朵,具短梗,几乎不伸出佛焰苞。花梗花期长仅3毫米,果期弯曲,长不过6毫米;萼片膜质;花瓣深蓝色;内面2枚具爪。蒴果椭圆形,有种子4粒。种子棕黄色,有不规则窝孔。
生长环境:生长于较潮湿之地。
资源分布:明光各地均有广泛分布,可形成大量的药材资源。
采收加工:夏秋二季采收,晒干。
药材性状:本品长达60厘米,黄绿色或黄白色,较光滑。茎有纵棱,直径约0.2厘米,多有分枝或须根,节稍膨大,节间长39厘米;质柔软,断面中心有髓。叶互生,多皱缩、破碎,完整叶片展平后呈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,长39厘米,宽12.5厘米;先端尖,全缘,基部下延成膜质叶鞘,抱茎,叶脉平行。花多脱落,总苞佛焰苞状,心形,两边不相连;花瓣皱缩,蓝色。气微,味淡。
功效主治:甘、淡,寒。清热泻火,解毒,利水消肿。用于感冒发热,热病烦渴,咽喉肿痛,水肿尿少,热淋涩痛,痈肿疔毒。

相关附件